第十二章惻隐之心 (第3/3页)
人在看了以后,又会从中发现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凌岩说到这里,有意识地刹住了。
“你是说,五年前发生在富豪大酒店的崔健被害案,连警方都一直破不了的案件,杜昂却轻易把它的真实过程写了出来?″黄确也感到了惊诧,敏感地想到了这条线索的重要,也印证了他先前曾有过的推理。
凌岩默默点了点头,“我相信你也会想到过这一点。作为受害方的崔家人,看了这本小说,马上就会联想到,杜昂是怎么知道五年前崔健被杀时的详细情景,如果不是凶手本人,单凭虚构,是不会写得出如此细微清𥇦的过程的。″
“于是崔晓颖那天来找杜昂,就是要追问他是从哪里得知崔健被害的真相,或者是从凶手那里说过整个犯罪的过程,是这样吧?″
“对,所以就爆发了崔晓颖和杜昂的剧烈冲突,直至她忍无可忍地用羊角锤砸伤了杜昂。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悲剧,这本小说里都有你们想要的答案,至于怎么才能悟到,应该不用我说了吧。″
“黄队在这件案子的分析会上,也和我们推测过你向他推荐《火之墙》的用意,并据此提出凶手有可能是杜昂的前妻欧阳倩,这应该不会错吧?″古一明抢先一步说道,然后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黄确。
凌岩没有正面回答,却若有所思地说道:“黄确,你那当刑警的父亲给你起的名字,应该是取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寓言故事成语吧,″
“是的,取的是谐音。凌老师,你想说明什么问题呢?″
“没有。我想说的是,有些作家在构思悬疑小说时,会把故事的结尾先想好,从下往上推,预设好必要的伏笔,加入冲突事件,在结尾时才逐步解开故事中的悬念。可杜昂却以一场意外的交通事故作为结尾,似乎有点使人不明所以。他为什么要这样写?″
“你是想说,杜昂只是把崔健被杀案说了大半,而真正的凶手不是欧阳倩?″古一明疑惑地问道。
“这是你说的,我并没有这样说。就以这次杜昂被杀来说吧,你们从一开始就把我假设成了犯罪嫌疑人,并从我在杜昂被杀的前后时间和行为中去推测,越分析越觉得我十分可疑,是这样吧?″
“难道不是这样?″
凌岩不再回答古一明的提问,咂了咂嘴,眼腈直直地看向桌上的水瓶。“能不能先给我喝口水?″
黄确拿了一瓶矿泉水,拧开瓶盖,递到凌岩手里,歉意地说道:“对不起,我把这事忘了。″
“没关系。″凌岩把水在嘴里转了一圈,才吞了下去。继续说道,“你们刑警办案总喜欢追查每一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在我看来,有的人只是受到突然剌激,一时冲动起来就杀了人,不见得犯罪的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动机。
杜昂在《火之墙》这本小说里面的描写,就让戴晓颖受不了。如果真的是崔晓颖动了手,也是由于当时和杜昂杠上,一时失去理智,不存在什么杀人动机,难道就没有这样的可能?″
黄确淡淡一笑,“那就是说,崔晓颖只是性格使然,因口角相争,就在冲动下砸伤了杜昂?″
“我看就是这样,这件案子真有那么复杂吗?我看未必。″
“当然,这也算是一个理由。可是你觉得我会轻易接受你这些说法?″
“这只是我的看法,接不接受,那是你的事。“凌岩毫不示弱地盯着黄确,“怎么判断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
“我觉得不能理解的是,在小说出版后,过去那么长时间里,为什么崔晓颖不马上去找杜昂呢?″
“在我不认识崔晓颖之前,不知道她有没有去找过杜昂,只是书里的内容自然会让熟悉崔健的人,将其中的情节与五年前崔健被杀案对号入座。也是由于此案警方久侦不破,至今变成了积案有关系。″
“那就是说,杜昂写这本小说的目的,是有意识地向社会公开他所知道的内幕?“
“我只能这样认为。″
“所以,你就是因为对崔晓颖有內疚,想帮她销毁在场的证据?″
凌岩坦然地说道:“我也知道这么做,在你们眼里,不会起什么作用。这也许就是我唯一的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