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膨胀 (第3/3页)
须是采用室内大棚,同时工厂还要在种植基地附近,加上挑选适合的农作物,才可以让这个模式运行起来。”
听了张成栋的描述,江淼也思考着其中的运行模式。
很快他就发现一个盲点。
以水分含量比较高的白萝卜为例子,在大棚环境中,亩产可以达到4到6吨,采用高效的滴灌技术,全种植周期需要消耗80到120立方米淡水。
这两个数字显然对不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答案就是植物存在蒸腾作用,一亩叶菜类农作物,在大棚每天大概会蒸发2到3立方米的淡水,这些淡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由于大棚薄膜的阻隔,会导致大棚内部的湿度提升,夜晚降温之后,一部分水蒸气重新凝结成露水,再次被植物和土壤吸收。
但是考虑到动态平衡的关系。
随着灌溉用水的累积,这些水蒸气会越来越多,多到大棚内部的湿度爆表,为了避免高湿度环境引起根腐病、白霉病等病害,只能给大棚进行通风换气,将高湿度的室内气体排出。
这就是,明明只收获了4到6吨萝卜,加上1吨左右的叶子,却消耗了80到120立方米淡水的根本原因。
江淼转过头看向张成栋:“成栋,你们可以考虑采用仙豆大豆和蔬菜水果进行联种,就是一个大棚种蔬菜水果,另一个大棚种植仙豆大豆,然后打通两个大棚,让其空气可以流通。”
“联合种植?仙豆大豆…”张成栋喃喃自语,很快他就回过神来,眼睛随即一亮:“我明白了,老板,你这个想法非常有价值。”
由于仙豆大豆的特性,它的叶片和吸收空气之中的水分,如果在高湿度空气中,甚至不需要浇水,也可以维持良好的生长。
而其根块还会储存水分,半年生长期的仙豆大豆,其根块重量可以达到15到18吨左右,其含水率为96%左右。
如果一个大棚种植蔬菜水果,另一个大棚种植仙豆大豆,只需要浇一份的水,就可以利用大棚密闭的空间,将水分通过空气供应给仙豆大豆。
当然,这还仅仅是其中一个好处。
另一个好处,就是通过采收仙豆大豆的根块,然后使用常温干燥技术,将根块的水提取出来,根块的有机物拉去发电和产生沼气,水重新作为大棚灌溉水使用。
如此一来,两亩大棚在种植过程中,每年就可以回收近40到50立方米淡水。
这可以进一步提升西北地区的农业潜力。
至于为什么不收割露天种植的仙豆大豆根块,从中榨水来使用。
原因自然是考虑到了多年生大豆的生长需要。
毕竟露天种植的仙豆大豆,在西北干旱的沙漠地区,需要通过根块储存的水资源,实现其多年生的能力。
仙豆大豆的叶片在露天的西北沙漠环境中,夜晚可以吸收到的水分是相对有限的,因此一旦采收地根块,明年重新种植的仙豆大豆,就需要抽地下水进行浇灌,而且生长周期和第一年产量会下降。
因此收割仙豆大豆的地下储水根块,在露天的沙漠地区,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这和大棚内部的种植不一样。
大棚内部是因为水分蒸发太多,又被束缚在内部,需要仙豆大豆种植特殊的植物抽水机来实现平衡。
已经估算出一个大概的张成栋,预计如果这种联合种植的方式,可以保证10亩联种大棚,每半年提取出100到125立方米的淡水,再供应2亩联种大棚。
目前海陆丰公司在凉州地区,获得每年2000万立方米农业种植用水配额,如果全部采用滴灌,差不多可以灌溉20万亩大棚农田。
如果采用联合种植模式,则可以种植44.4万亩大棚农田,其中可以种植蔬菜水果的大棚面积可以达到22.2万亩。
别小看才增加了十分之一的蔬菜水果种植面积,如果面积扩大起来,也是一个不小的规模。
至于通过这种方式提炼水分,会不会导致用水成本太高?
其实不用担心这一点。
因为收割的仙豆大豆根块,含有5%的有机物和矿物质,可以作为发电、有机肥的原材料,这一部分收益可以覆盖采收根块的成本,水相当于副产品。
就如同从蔬菜水果提炼水分那样,本身就是干制蔬菜水果的副产品,既然是副产品,其生产成本就被工艺生产的主产品覆盖了。
而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的吕伟斌,也听明白了其中的运行机制,他笑着说道:“那我就吩咐一下凉州分公司,让他们先搞一个实验基地,干制蔬菜水果确实有利于在西北地区推广。”
“嗯,我也这样认为,毕竟蔬菜水果完全脱水之后,重量就下降了70到90%,就和运输泡沫一样。”秦汉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说到飞艇,江淼也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如果是和泡沫一样,估计飞艇要采用专门的型号,毕竟飞艇腹部的货仓空间有限,比如蓝鲸1型,最大只能容纳12个20尺集装箱。”
其他人也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