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五章 应对危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五章 应对危机 (第2/3页)

脑海的资料库之中,找到了可以替代的硼酸的两个备选方案。

    一个是硅酸。

    另一个则是磷酸。

    硅酸和硼酸一样,都是弱酸,且中心原子都处于最高价态,硅酸中硅原子与硼酸中硼原子都和氧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硅酸可形成类似硼酸的多聚酸形式,比如偏硅酸、多聚硅酸等。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能发生部分电离,且电离程度都较小。

    磷酸则是性质和硼酸类似,磷酸也是一种三元弱酸,在水溶液中分步电离。

    在一定条件下,磷酸也能形成多种酸式盐,如磷酸二氢盐、磷酸氢盐等,硼酸也能形成类似的酸式盐。二者在与一些金属离子反应时,都能生成难溶性的盐,比如硼酸与镁离子可以形成硼酸镁沉淀,磷酸与钙离子可以形成磷酸钙沉淀等。

    无论是硅酸,还是磷酸,江淼都认为可以有效解决供应问题。

    硅酸的原材料在土壤和岩石之中普遍存在。

    磷酸则是因为海陆丰公司的有技术,目前联合矿业在漠南的哲里木市北部地区,已经开辟了一个磷矿开采基地,利用生物采矿技术,每年大概可以低成本开采8万吨磷酸盐。

    要大规模开采,难度也不大,只要有官方支持,不用一年,就可以将磷酸盐产能拉到上百万吨;在十年内,利用提升到年产几千万吨磷酸盐的规模。

    因此硅酸也好,磷酸也罢,国外都没有办法干扰到国内的生产。

    考虑到九月份开始,改性豆丝就要大规模生产,虽然九月份只有100万亩左右的仙丝大豆产出,差不多只能生产12万吨豆丝,需要的硼酸大概2万吨左右。

    可这几乎要占据了国内每年硼砂消费总量的4.7%左右。

    这仅仅是刚刚开始。

    西方资本势力肯定不是瞎子,他们一察觉到国内硼砂消耗量猛增,加上改性豆丝的重要战略用途,一定不会轻易让国内轻轻松松发展豆丝产业的。

    而奥斯曼这个地方,可是比哈士奇还神经,在可能敲诈一大笔的情况下,他们绝对会选择配合西方资本。

    左思右想,江淼觉得还是要自己亲自出手。

    安排好其他工作之后,他就来到了总部的纤维实验室,开始研究如何使用硅酸、磷酸,乃至硫酸、硝酸、盐酸之类,制造出和硼酸改性豆丝差不多的人造纤维。

    其实豆丝实验室那边已经有人在研究这方面的替代产品,只是研究进度不快,制造出来的产品都不太行。

    江淼先是翻看了豆丝实验室的相关研究报告。

    他发现那些研究员都在模仿寇辉的改性方案,并没有太多自己的东西。

    虽然硅酸、磷酸的一部分性质和硼酸相类似,但两者肯定存在很多大的不同,完全模仿硼酸改性方案,肯定是行不通的。

    通过鉴定面板,他可以看到了每一次反应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不到三天时间。

    江淼就看到了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反应和结构产物。

    采用硅藻土、甘油、稀盐酸、浓硅酸作为原材料,加上豆丝,按照特定的工艺,就可以生产出硅藻豆丝。

    硅藻豆丝的刚度极限为496gpa,拉伸强度极限为2.64gpa,密度为1.5到1.9克每立方厘米,耐热极限为306摄氏度,撞击动能吸收效果为普通钢材的2.76倍,使用寿命也比硼豆丝长很多。

    除了重量比硼豆丝高一点,其他性能都比较好,特别是耐高温特性,已经突破了三百摄氏度。

    硅豆丝的缺点就是单位重量略高,弹性也比较差一点,不过已经可以取代很大一部分硼豆丝了。

    而且江淼在研究硅豆丝过程中,还发现几种比较特殊的硅豆丝纤维。

    其中硅豆丝1号,就是替代硼豆丝的类型,除此之外还有三个类型,分别是硅豆丝2号、硅豆丝3号、硅豆丝4号。

    硅豆丝2号,又叫“空心硅藻管”、“水银硅管”,因为这东西内部的豆丝成分,经过高温处理之后,已经被彻底清除了。

    被清除了豆丝成分的空心硅藻管,其实是一种硅纳米管。

    其功能并不在本身的强度、刚度之类,因为去掉了豆丝蛋白后,其强度刚度和一般的玻璃纤维差不多。

    这东西之所以被江淼专门分配一个编号,主要是因为空心硅藻管灌入汞之后,只要汞处于液态,就可以实现超导。

    也就是说,空心硅藻管加液态汞,就是常温超导体。

    毕竟汞的熔点为负的38.87摄氏度,沸点为356.6摄氏度,在这个区间内,汞都是液态。

    虽然汞有剧毒,只要密封比较好,安全性还是可以保证的。

    比起那一点毒性的风险,其常温超导的特性才是真正的价值。

    江淼也没有想到,会在这种阴差阳错的情况下,完成常温超导体的研发。

    他之所以想到去除硅豆丝的内部蛋白,其实是为了测试硅豆丝的耐高温极限,高温分解了内部蛋白质之后,测试过程中,发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