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反应迅速 (第2/3页)
然后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电力到户价每度0.3元的目标,那电网就必须做好降本增效的计划。
那这个降本增效的规划,和断网测试有什么关系?
其中最关键的关联,就是要测试建立独立的分布式微型电网,这也是解决电网成本的关键点。
现阶段电网每输送一度电给用户,其综合成本为0.5元到0.7元左右。
到户的每度电,其成本构成中:
发电成本为0.25元到0.35元;
输配电成本0.15元到0.2元;
特殊基金0.05元到0.08元;
税费0.05元到0.07元。
由于拥有廉价储能量系统,特别是海陆丰公司的改进型海绵电池和二代海绵电池,可以让光伏、风电的发电成本,压低到每千瓦时0.04元到0.12元左右。
因此官方给时间表为2030年之前,给风电光伏的上网电价为0.1元,就是逼这些新能源企业尽快完成改造,争取将发电产能压缩到0.1元以下,这样才可以获得价差利润。
同时官方也会调整特殊基金和税收,这方面加起来可以调整为度电0.06元。
这意味着电网还需要在输配电上,砍掉一大半的成本。
那要如何砍输配电的成本?
关键点就在微型电网上。
要知道特高压建设成本为每公里一千多万元,有些特殊地段,比如长江跨江电缆,每公里成本差不多达到一个亿。
而且远距离输电,会随着距离的增加,从而增加电损。
有些地方人口不多,为了保证正常的用电,电网还是要铺设线路过去,特别是很多偏远的乡村,要实现通电,其输配电成本就必然是居高不下的。
这就需要通过建设微电网,来解决这种乡村的用电,直接采用光伏板、海绵电池。
预估通过这种方式,加上合理的调控谷峰、可以让输配电成本下降30%左右,加上减少一部分特高压线路的建设,就可以将输配电成本压缩到度电0.08元到0.1元。
加起来,综合成本可以压缩到度电0.24元到0.26元,平均为度电0.25元。
在整体电价下限为度电0.3元的情况下,平均度电毛利为0.05元,当然一部分地区的居民用电费用是度电0.5元,利润还不错。
而电网给各个换电经营企业的电力,其收费标准为度电0.5元。
另外这一次电力系统的变革之中,核电、火电行业由于压不了发电费用,但是这两个发电类型又不能完全废除。
因此电网只能在整体电费标准上,度电再叠加0.05元,这一部分叠加费用,让整体电费标准提升到度电0.35元,这是补贴给火电站和核电站、一部分中大型水电站的保底费用。
面对这种调整,不少新能源产业直呼风水轮流转。
以前是光电、风电拿补贴。
现在是核电、火电、水电站拿补贴。而在这个过程中,小水电站基本就是死路一条,因为小水电站属于要淘汰的落后产能,拿不到补贴,而其发电成本又比较高,估计真只能去挖矿了。
江淼在南电集团的汕美调度中心待了不到二十分钟,就返回公司总部。
刚刚回来,他就听到商务秘书刘德明的汇报。
“老板,一个小时前,金风科技向我们发来了考察申请。”
“金风科技?”
一旁的秦汉明提醒道:“老板,就是国内的大型风电设备制造商之一。”
江淼眉头上挑:“哦?他们要过来看什么?海绵电池?”
刘德明赶紧回道:“确实有考察海绵电池的项目,金风科技在国内运行不少风电站,不过他们这一次过来,还有另一个项目想考察,那就是我们公司最近申请专利的高强度人造蜘蛛丝。”
“他们鼻子倒是挺灵的,不过他们知道我们公司的规矩吧?”
刘德明点了点头:“我已经回函告知,对方表示没有问题,如果考察符合预期,他们愿意接受我们公司先款后货。”
海陆丰公司可不会惯着国内企业的臭毛病,向来都是先款后货,一般都是先付30%的款项,验收产品再收60%款项,投入使用之后,收10%的尾款。
这个模式,不仅仅是针对海陆丰公司的下游企业,对于海陆丰公司的上游供应商,同样是如此,公司都会按这个规则给30%的预付款,避免供应商资金链太紧张。
哪怕是国企作为海陆丰公司的上游,也是一样要先给海陆丰公司支付30%的预付款。
而且只要这个企业出现一次违约行为,以后都会进入海陆丰公司的黑名单。
这让不少企业面对海陆丰公司时,不得不改变以往的模式。
而且海陆丰公司对于获得技术授权的合作企业,也是有专门的条款限制这些企业,避免这些企业为了抢订单,搞什么先货后款的行为。
这种行为对于每一个行业而言,都是一种自掘坟墓的内耗。
其他行业江淼管不了,但是用了海陆丰公司技术的企业,就要按江淼的规矩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铁律。
毕竟海陆丰公司给你技术授权,可不是让你来和海陆丰公司搞恶性竞争的。
金风科技愿意接受海陆丰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