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无从下手 (第2/3页)
电1200∽1600个小时,就基本可以赚回光伏板的投资成本。
加上其他投资成本,大概需要3000个小时的稳定发电时间,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成本。
虽然光伏板生产商知道,高速公路和城市核心区,肯定会被大企业占据,但农村和乡镇地区,肯定是他们可以进入的地方。
不仅仅可以考虑给提供电动汽车换电服务,还可以考虑发展家用电池业务。
对于农村地区,房子的面积比较大,用空地可以放一个大电池。
这些光伏板生产商已经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推广模式,摩拳擦掌准备进入乡镇搞光电直接卖电的模式。
这就是电池便宜之后,各种企业会自发想到的业务。
而海陆丰公司等电池生产商,既然已经选择了这种模式,其他企业只能使用这种方式。
为了避免有人使用电池却不付费,海陆丰公司、京能电池、国电电池需要确定换电电池的控制系统,只能接入特定的系统,才允许进行充电,这样可以确保收费。
当然海陆丰公司也允许企业或者私人直接买断电池,一立方米电芯就3万块钱。
觉得自己不需要频繁更换电池,又可以忍受5个小时充满电的客户,自然可以直接购买电池。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
刘海涛又邀请了一部分相关企业的管理层,讨论了一个多星期,才确定好了车载动力电池的标准。
一共搞了3个规格,分别是50公斤级、100公斤级和150公斤级。
还有电池的长宽高尺寸、充电电压和功率标准、放电电压和功率标准等。
这些标准都需要一一确定下来。
搞好了这些事情。时间已经来到了五月份。
整个四月份期间,国内电池、新能源、电网、汽车、造船的上下游企业,都非常忙碌。
哪怕是鹤城时代这种锂电池龙头企业,都在快速布局,以应对接下来的浪潮。
三桶油借助其在国内的各种加油站,增加换电项目和光电项目。
各个车企宣布将在未来一年内推出换电车型,有些车企干脆连车型都不研发了,直接将插电式电动汽车改为换电式电动汽车,主打一个赶时间。
不仅仅是传统的轿车生产商做出改变。
连三一重工、徐工集团、中联重科这些工程设备制造商,也纷纷宣布拥抱新能源,要搞电动工程车辆。
不到一个月时间。
光伏板企业的订单就拉满了。
海陆丰公司、京能电池、国电电池的电池工厂都没有开始建设,订单就收到了几百亿。
或许担心产业再次过热,官方也这一次也动作迅速,要求各地严格审核光伏项目、风电项目和综合换电项目,不允许盲目和重复投资。
尽管如此,但国内新能源产业还是和今年的夏日一样“燥热”起来。
国内经济一改前几年的颓废,竟然有点像08年到18年期间的发展趋势。
各路媒体纷纷报道这方面的事情。
什么“产业再升级”、“工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