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六章 纷至沓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六章 纷至沓来 (第2/3页)

满载的情况下,可以达到800公里的匀速续航里程,就代表其在实际驾驶过程中,其续航里程可以达到600公里左右。

    同时这一次测试过程中,还进行了快速换电操作、充电操作。

    拿到了这些实测数据之后,代棋国目光非常诧异:“海陆丰公司给的数据为什么这么保守?”

    “保守?”刘道扬拿起测试报告翻看了一下,也发现了这个情况:“确实,充电9000度,放电8000,实际上却放电了8287度,这明显多了不少。”

    负责测试的船长则小心翼翼地猜测道:“可能是担心冬天电量下降吧!毕竟天气一冷,电池电量会下降。”

    “不像。”代棋国这些天深入了解过海陆丰公司,这个公司有强烈又鲜明的风格,其产品和喜欢虚标的各行风气完全不一样,各个产品都是实打实的标注产品信息。

    另一个买过电动汽车的副经理,脸上露出一丝苦笑:“代总,这也是好事,毕竟那些电量虚标的电池,真的害人不浅呀!”

    “也是,人家真材实料做产品,咱们肯定要支持。”刘道扬也跟着点了点头。

    作为需要采购电池,或者使用电池的企业,自然希望电池尽可能实标,这不仅仅关系到产品质量,也关系到成本。

    代棋国和公司管理层讨论了接下来的安排。

    “从测试结果来看,如果海绵电池按照现在这个使用成本,我认为未来换电大有可为。”

    刘道扬询问道:“代总,海陆丰公司的换电如何收费?”

    “我昨天打电话问了张总,海陆丰公司给的收费标准是一个小柜满电4000块钱,不收其他费用。”

    “一度电一块钱?”

    “这个收费标准,还可以。”

    “确实。”

    以他们那艘两千吨级别实验运输船为例子,8000度电实航600公里为标准,平均每公里13.3元。

    但是如果遇到顺风顺水,或者有一大段航程的速度比较均匀,那耗电量可以减少一大截。

    而且海陆丰公司的海绵电池,通常会比实标多1∽2%的电量,这些电量压到成本上,也会进一步减少用电成本。

    如果是两千吨级别的柴油机运输船,每公里平均油耗费用为14∽21元。

    电池的电费上限,都比柴油机的下限低。

    如果比空载能耗成本,那柴油机会被秒杀。

    代棋国等人讨论了合作的事情之后,便亲自带团队前往海陆丰公司总部,准备拿下那批内河运输船的订单。

    而另一边。

    海陆丰公司也在赣江、北江承包了5个新码头,这些码头和老码头是不一样的。

    很多老码头都靠近城市。但是海陆丰公司反其道而行,挑选了偏僻的小镇作为码头。

    之所以采用这种策略,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土地成本;另一方面海陆丰公司的产业集中在乡村,在城市周边建码头,显然是增加自己的陆上运输距离。

    同时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这些码头还是船舶换电站,为了避免造成码头和河道拥挤,必须选择在河道面积相对开阔的河段,甚至需要加宽河道。

    而这些改造工程,显然是城市周边河道难以满足的,毕竟城市周边河道有太多建筑物和产业了,要加宽河道之类,面临非常麻烦的拆迁问题。

    目前5个码头,已经选好了位置。

    分别是赣江新池站、赣江福民站、赣江南塘站、北江江口站、北江升平站。

    这些码头枢纽站,不仅仅要给船只更换电池,也是海陆丰公司自己的货运码头、服务站,而且这些码头周边还需要建设太阳能发电场。

    虽然这是一条实验性质的航线。

    但是在海陆丰公司的技术加持下,前景也是非常可观的。

    毕竟官方也在试图推动船舶电动化,搞船舶电动化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减少污染,毕竟柴油发动机是会污染河道的。

    至于降本增效,如果没有海陆丰公司的技术加持,电动运输船根本没有办法降本增效。

    如果真可以降本增效,就不用官方补贴和推动了,那些船东早就主动下场订船。

    而现在电动运输船寥寥无几,原因就是没有办法降本增效。

    本来内河运输就非常内卷了,电动运输船没有一点成本优势,那些民营企业又不是国企,自然不会搞什么电动运输船。

    4月8日。

    代棋国一行人来到了海陆丰公司总部。

    与此同时。

    京能国际在京城的总部。

    经过半个月的测试,漠南哲里木市风电发电站的1000立方米海绵电池试点项目,在四天前正式投入使用。

    每一天的使用情况,都发回了京能国际总部。

    了解了这几天的运行状况,卢镇威已经迫不及待了,他直接召开了管理层会议。

    “海绵电池的试运行状况非常不错,大家看一下详细报告。”

    过了一会,其中一个高管抬起头来,露出一丝疑问:“卢总,海陆丰公司真愿意接受每立方米一万元的全寿命租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