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意外发现 (第2/3页)
电菌菌体凋亡之后形成的结构,哪怕是凋亡之后,这些结构仍然保留了发电菌的一些特性。
突然他想到一个可能:“阿雅,你可以尝试一下,增加氧气浓度。”
“氧气浓度?是增加其氧化还原反应吗?我试一下。”书雅若有所思,随即安排实验助手开始做实验。
随着蜂窝凝胶之中,被通入的氧气越来越多,果然凝胶体的发电量也跟着飙升。
但是,很快整个凝胶体猛然燃烧起来。
早有准备的实验助手们,迅速按照操作手册开始灭火。
书雅没有太意外,毕竟向蓄电池通入氧气,如果放电量真的增加了,那大概率是会起火的。
她聚精会神看着刚才的实验数据。
当氧气浓度达到45%时,放电功率达到最大,为4725瓦;当氧气浓度达到53%时,放电功率下降为3529瓦,凝胶体开始自燃。
而一旁的江淼,更是通过鉴定面板,看到了整个放电过程中的各种细节,氧气浓度确实可以增加蜂窝凝胶体的放电功率,但对凝胶体的蓄电纳米结构有巨大的破坏。
这也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毕竟加大氧气浓度,就是为了增加氧化还原反应效率,当一个东西被氧化了,那其结构肯定会跟着改变。江淼并没有太在意这一点,他真正的目的,主要为了看这些纳米结构的放电特性,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放电的。
而刚才的激烈反应过程中,他看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这个结构是通过磷原子和氮原子,让电子在特殊的纳米结构之中,发生快速迁移,从而实现放电效应,其结构有点类似于电鳗的电肌细胞。
在江淼的指点下,书雅带着十几个实验助手,在过年之前,终于完成了蜂窝凝胶体的放电功率调节技术。
该技术使用了大豆油作为缓冲剂(其他高凝固点的植物油也可以),加入氯化钾,只要通过调节led灯光的波段,就可以让蜂窝凝胶体的放电功率,从0∽96千瓦之间自由切换。
而其使用寿命,根据江淼通过鉴定面板的预估,大概可以实现600次左右的高效放电,放电超过600次之后,其纳米结构就会开始失效,其蓄电和放电能力都会直线下降。
蜂窝凝胶体的充电功率也可以在0∽96千瓦之间切换。
不过其充电损耗率,比锂电池低一点,大概在3∽7%左右。
其放电损耗率同样为3∽7%。
每个月在自放电损耗上,大概是0.2∽0.8%左右。
而其低温运行情况上,其实是受到凝胶体内部的大豆油影响,一旦大豆油凝固,那其放电功率会直线下降到只剩下十分之一左右;如果是亚凝固状态,即零度到负十六摄氏度之间,其放电功率大概为二分之一左右。
不过好在凝胶体一旦开始放电,其发电过程中的电损部分,绝大部分会变成热能释放出来,从而让凝胶体内部快速升温。
因此如果要在北方地区,使用凝胶体作为蓄电池,就要在冬天加装保温层和快速加热器,通过快速加热,再利用凝胶体自发热的效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