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布局与僵局(中杯) (第2/3页)
元左右。
这就是产业链形成的连锁反应。
更何况,江淼没有在奶牛的饲料配方、奶牛的育种上发力,如果他在这两个方面同步发力,让单位饲料的产奶量提升,那成本还可以进一步下降。
国内乳制品价格高昂,根本原因就是本土饲料供应不足,需要通过大量进口来填补喂养需求的缺口,这会进一步抬高生产成本。
比如南方各地的牧草,很多都需要对外采购干草,加上大豆豆粕也是间接进口的原材料,这导致无论是精饲料,还是粗饲料,成本都比国外高很多。
加上本土奶牛品种的产奶能力不太好,也会拉高一部分成本。
少数可以获得低成本粗饲料的漠南、西域和东北地区,又距离本土核心消费区域比较远,陆地交通运输成本,显然是打不过海运成本的。
从漠南将奶粉或者粗饲料运输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成本比从新西兰、澳洲进口还高。
这就是国内乳制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大背景。
不从根本上改变产业布局,是没有办法压低乳制品价格的。
…
聊了一个多小时。
江淼没有继续在凤凰镇的分公司办公楼停留,而是让刘畅卿带他去附近的农场、养殖场和工厂看看。
他们的第一站,就是位于凤凰镇南面不远处,庐陵华腾职中西面的凤凰镇蜂蜜加工厂。
蜂蜜加工厂的厂长听到大老板过来,一下子紧张了起来,赶紧吩咐下面的人别掉链子,自己急匆匆跑出来迎接。
“老板。”
“嘉禾,工作还习惯吗?”
田嘉禾拘谨地挠了挠头:“习惯,就是赣南的饭菜太辣了,我和几个同事只能在工厂的食堂吃。”
对于岭南地区的人,赣南的菜系确实非常辣。
刘畅卿提醒道:“田厂长,给老板介绍一下这个工厂吧!”
“没有问题。”田嘉禾也回过神来了:“老板,我们这个工厂占地面积为350亩,目前有3栋钢结构厂房,厂房面积为150亩,其他配套设施加起来,也有50亩。”
走进厂房区域。
可以看到不少专业运输蜂蜜的罐车,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抽取设备,将水蜜从罐车抽出,然后注入储存水蜜的大储存罐之中。
紧接着众人,将来到了加工蜂蜜的厂房,在内部的走廊中,可以通过透明的玻璃窗,看到生产线在快速运行着。
“蜂蜜好卖吗?”
刘畅卿点了点头:“还可以,我们主要将蜂蜜加工和分装之后,供应给各地的经销商,零售方面还比较少。”
至于供应给其他工厂之类,基本不用考虑,因为国内的工厂很少使用蜂蜜作为原材料,而是使用果葡浆之类,毕竟果葡浆的成本只有蜂蜜的十分之一不到,傻子才用蜂蜜作为原材料。因此国内的蜂蜜市场,核心是个人消费和高档餐厅、点心店、茶饮店之类,很少有工厂会采购蜂蜜。
来到仓库区域。
田嘉禾用裁纸刀划开一个包装箱,江淼随手拿起一瓶100克的玻璃瓶蜂蜜,此时还有没有结晶的紫苜蓿蜂蜜,质地浓稠且有光泽的浅紫色。
拧开瓶盖,撕开瓶盖的铝箔膜,他往瓶盖背面倒了一点粘稠的紫苜蓿蜜,然后用手指头沾了沾,入口品尝了一点。
有紫苜蓿特有的自然芳香味,味道甘甜适口,略带有淡淡的微酸味,回味有清爽鲜洁的苜蓿香味和淡淡的三叶草风味。
通过鉴定面板,江淼看到了这瓶紫苜蓿蜜的蜂蜜波美度是42左右,以及蜂蜜的种类构成,其中紫苜蓿蜜占比57%,白三叶草蜜占比28%,黑麦草蜜占比12%,其他野蜜占比3%。
“不错。”江淼将盖子重新拧紧,然后随手将这瓶蜂蜜递给黎子轩保管。
田嘉禾暗自松了一口气:“老板,我们去看一下其他产品吧!”
“其他产品?”
田嘉禾解释道:“就是蜂胶和蜂蜡,这是水蜜浓缩过程中的副产品。”
听到蜂蜡蜂胶的名字,江淼很快就从记忆之中搜寻到了相关信息,他平静地问道:“你们如何处理蜂胶蜂蜡?”
6=9+
田嘉禾赶紧回道:“目前只能批发给一些需要的企业做原材料,我们这个工厂每个月差不多可以生产5~6吨蜂蜡,以及200~300公斤蜂胶。”
闻言,江淼目光中闪烁着一丝思考。
过了一会,他看向刘畅卿和田嘉禾:“蜂胶蜂蜡的处理,先暂时这样,以后我再想办法开拓用途。”
“好的。”
其实江淼心里面已经有腹稿了。
蜂胶这东西是一种中药材,可以提升人体的免疫力,这不仅仅对人类有效果,对于一部分动物同样有效果,比如奶牛。
只要剂量合适,完全可以喂养奶牛,然后加上其他营养素,从而提升奶牛的免疫力,减少兽药的使用频率。
而蜂蜡这东西,除了可以作为中药药丸的成丸助剂之外,还可以用于水果保鲜、蜡烛、化妆品、牙科材料、木材和皮革处理上。
一般化妆品生产商会采购蜂蜡蜂胶作为原材料,这倒不愁卖。
当然,如果蜂蜡产能太多,还可以增加一条蜡烛生产线,直接生产一批蜡烛。
不过短时间内,大概率不用考虑生产蜡烛,毕竟以当前的海陆丰公司的蜂蜡产量,每年就生产两三百吨,和全国每年几万吨的产能比起来,只有百分之一左右,根本影响不了蜂蜡市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