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章 北国之春(加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五十章 北国之春(加更) (第3/3页)

和解腻的酸奶。

    刘治本又给他舀了一大碗汤:“老板,这是牛犊汤,用鲜牛奶制成的奶嚼口小火慢熬,加入荞麦粉制成的面片煮熟而成,当地牧民非常喜欢吃,不知道你吃不吃的惯。”

    “不错,别一番风味。”江淼喝了一口牛犊汤,然后拿起一块手抓肉,这是羊肉经过当地的特色手法烹饪出来的,吃起来肉质鲜嫩,口感醇厚,搭配特制调料,美味无穷。

    而柯勇则拿着小刀在切烤全羊,那烤得焦香四溢的羊肉,让人不由自主吞咽口水。

    不过江淼不太吃肉,吃了几块烤肉后,拿起一碗荞麦饸饹与拨面,就着当地特色的卤子吃。

    江淼打了一个饱嗝:“嗝…老吕,这蔬菜不够呀!天天这么吃,很容易高血压高血脂,你要让后勤多采购一些蔬菜水果,保证员工营养均衡。”

    “我知道,这边的饮食习惯我也不太习惯,咱们岭南人一天三顿不吃点草料,总觉得不得劲。”吕伟斌半开玩笑起来。

    不过他不习惯那是真话,哪怕是已经来了这里半个多月,一众南方员工仍然很不习惯。

    一顿饭下来。

    江淼也和漠南分公司的管理层混了一个熟脸。

    第二一大早。

    在吕伟斌、刘治本等人的带领下,众人看到了基地后面,连绵不绝的沙漠。

    一部分员工已经驾驶着推土机、平地机、装载机、压路机在沙地之中作业着。

    除此之外,他还看到了一队穿着三一重工工作服的人员,正在维修一辆出故障的推土机。

    江淼看一下,发现三一重工的维修人员有十几个之多,顿时有些诧异:“三一重工来了这么多?”

    “是的,他们说要借这个机会,改进一下设备,让设备更加适应北方和沙漠环境。”吕伟斌也有些奇怪三一重工的行为,不过对方既然如此卖力服务,他也没有亏待对方,不仅仅提供了住宿,还包了三一重工维修团队的一日三餐。

    “原来如此。”江淼拿起望远镜,看一下眼前这样一望无际的沙漠。

    从本质上来讲,塔敏查干沙漠和古宝图沙漠,虽然属于科尔沁沙地,但是却存在巨大的差别。

    中部东部的科尔沁沙地,实际上是近现代过度开垦造成的耕地和草地退化。

    而西部的塔敏查干沙漠和古宝图沙漠,是明清两朝过渡放牧和开垦造成的,退化时间更加久远,因此沙漠化更加明显,都形成了流动沙丘和半流动沙丘。

    或许很多人对于古宝图沙漠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如果说起它的另一个名字,可能更多人都会有点印象,那就是木兰围场。

    在蒙语中,“宝古图”意为有鹿的地方,这里曾是清代的木兰围场,见证皇家狩猎和军事活动,孕育了深厚的北方游牧民族文化。

    “老板,我考虑到这些沙地压实后,需要等到六月份才开始种植,因此我让采购部采购了10台草方格布置设备。”吕伟斌在旁边给他讲解着一些工作上的布置。

    “草方格布置设备?”

    吕伟斌拿出手机,找到了采购部发过来的内容:“采购部已经和甘省的甘科集团谈好了,采购他们集团研发的自走式草方格沙障治沙机械设备,根据前几天发过来的产品介绍,这种设备具有超高底盘、双履带底座,搭载低功率单缸柴油发动机,能在25度以内斜坡自由漫步及12度范围内斜坡平稳工作,一天可以布置40亩草方格。”

    “嗯,你考虑得周到。”江淼已经感受到了周围的风沙强度。

    如果不尽快在已经压实的沙地上布置草方格固沙,大概率一两个月后,这些沙地又会重新流动起来。

    除非这两个月内有降雨,才可以让这些沙地维持固化状态。

    但是哲里木市的雨季是六七八月份,现在正处于青黄不接的大风干燥季节,这种天气不利于固沙。

    至于布置了草方格之后,会不会影响大豆种植,答案肯定不会,因为草方格的草是枯草,重新发芽的概率比较低,等到了雨季,新品种大豆的生长优势更加明显。

    江淼放下望远镜,看到不远处一台钻井机正在钻井,显然是准备抽地下水,他看向吕伟斌问道:“对了,当地水费如何收费?”

    听到这个问题,吕伟斌也有些担心起来:“老板,我们作为企业,抽取地下水使用,每立方米1.25元,而且每亩大豆限量使用167立方米,如果超量使用会被加收1~3倍费用。”

    “没有关系,我们只需喷淋三次即可,一亩地用不了60立方米,你们只要记住在傍晚喷淋,这可以加强利用效率。”对于这一点,江淼早有准备。

    只要大豆成果生根发芽,长出第一片真叶,那就不需要浇水了。

    完全靠叶片晚上收集露水,然后储存在根茎根球之中,如果遇到雨季,那就更不用担心了。

    现在打井这是为了以防万一,万一播种下去之后,连续一两个星期没有下雨,那就必须人工补水。

    正是因为新品种大豆的特殊性,才让这些品种变得极其耐旱耐盐碱。

    而且江淼在近期又发现这三个大豆品种的另一个优点,这是他在整理之前第一批大批实验田时,无意间发现的新情况。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