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六章 远航归来(加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六章 远航归来(加更) (第3/3页)

红,不过他不喜欢生吃,便切成两片,放在烤盘上去煎烤。

    听到是作为种苗,何幼薇才恍然大悟,她就知道江淼不会无缘无故费两千万去捕几船鱼:“老师,我不是听说挪威一家企业,打算在汕美投资一个三文鱼养殖基地?难道是和他们合作吗?”

    江淼摇摇头:“不是,那个项目大概率是ppt,都说了好几年了,现在还没有落地的消息。”

    “原来如此。”

    “阿淼,这条也是三文鱼吗?颜色好浅呀!三文鱼鱼肉不都是橙红色的吗?”书雅看着他正在切的粉鲑问道。

    “这是太平洋粉鲑,顾名思义,就是鱼肉偏粉红色,味道没有帝王鲑和大西洋鲑浓烈和肥腻,口感和味道偏清爽。”

    过了一会,姐夫姐姐也带着家人过来了。

    烤鲑鱼的味道还不错,特别是热的时候吃,五种鲑鱼的味道各有千秋,也各有特点。

    看着家人在吃东西。

    江淼则拿着苏打水,和姐夫站在凉亭,看着天边的赤霞。

    姐夫坐在凉亭的石条长椅上,喝了一口热甘蔗汤:“阿淼,对于鲑鱼的养殖,你有什么安排?”

    “第一批要养殖的鲑鱼是粉鲑,今年六七月份,大概会产卵300~400万颗。”江淼随口说着一些情况。

    张信诚已经查过了相关的数据,他摸了摸下巴的刺手胡茬:“幼苗阶段的三文鱼,每立方米水体可以养殖100~200尾,之后要不断增加活动空间,到了临近上市的成鱼,一般是每立方米水体3~5尾,这样看来,需要的养殖场面积不小呀!”

    “那是自然。”

    “以最大的400万尾计算,如果每立方米3尾,大概需要133万立方米的水。”张信诚拿出手机的计算器计算着:“假设养殖池深度10米,那就需要13.3万平方米,大概200亩的高规格室内养殖场。”

    “姐夫,你认为鸡笼山如何?”

    “什么?鸡笼山?马宫镇西面那个山?”

    “那个位置非常适合建立阶梯养殖场,靠海,又是河口,无论是淡水,还是海水都比较容易获得。”

    “阶梯养殖场?又要搞水力发电?时间会不会来不及?”张信诚有些担心,毕竟距离产卵就只剩下四个多月。

    江淼喝了一口苏打水,然后解释起来:“我的想法是环绕鸡笼山西面,靠长沙湾那一面,长度大概有一公里,宽度为300米,高度落差在100米左右,以半地下式,深挖5米,再建坝7米,加起来就有10米深度可以利用。”

    “而鱼苗前期需要三个月的淡水培育,加上体型还小,可以在南湖养殖场的淡水池养殖,这样就有七个多月的时间了。”

    张信诚估算了一下工程量:“如果是这样,那时间应该来得及。”

    江淼继续说道:“考虑到需要建设坚固的塘坝,同时要保证安全,必须布置足够厚度的隔水层,避免水体渗透到地下,导致山体滑坡,因此这片区域最多可以容纳160万立方米的海水。”

    “这个工程还是交给建方公司吗?”

    “嗯,就交给他们,让他们尽快给出方案,同时申请各项手续。”

    江淼并不担心资金问题,因为从今年开始,海陆丰公司每年会收到大约32~40亿的技术授权费用。

    而鸡笼山项目比竹仔山项目小很多,同时不需要太高的坝体,因此整个工程加起来,估计只需要10亿元左右。

    考虑到了后续还有四种鲑鱼,需要陆续进行量产,鸡笼山项目还是不太够用的。

    “还要加大投资规模,在遮浪半岛靠外海的西南面,也就是大帽山和马铃山一带,建设一个更大规模的阶梯养殖场,总面积要250万平方米,养殖水体要达到2000万立方米,至少要可以同时养殖6000万条三文鱼。”

    咕噜!张信诚吞咽着喉咙:“阿淼,这规模会不会太大了,再加上竹仔山的600万立方米养殖水体,我们都可以养殖8000万条三文鱼了。”

    江淼摇摇头:“不大,挪威年产三文鱼几百万吨,我们不能落后于人,而且公司的钱不投资,也要交税,干脆将今明两年的专利授权费用,全部投入这两个项目。”

    财大气粗的海陆丰公司,让江淼有这样投资的底气。

    挪威企业说要来汕美市投资建设三文鱼养殖基地的ppt,说得天乱坠,可实际上,项目一直处于论证阶段。

    而海陆丰公司则是打算玩真的。

    估计等那家挪威的三文鱼养殖企业内部扯皮完成,再回过神来,海陆丰公司的三文鱼已经上市了。

    如果一切顺利,明年过年前后,第一批粉鲑就会达到成熟状态,除了留下一部分作为产卵种鱼,大概会有两百多万条粉鲑可以上市销售。

    粉鲑是太平洋鲑鱼中,体型最小的,因此它们的平均体重只能达到1.5公斤,两百多万条,差不多就是三百万公斤,大概三千多吨。

    而且这些阶梯养殖场还可以作为抽水蓄电水库,无论是租借给南电,还是自己使用,都是一笔值得的投资。

    两人讨论了一会。

    敲定了更多的细节。

    等过完年后,这些项目就开始安排。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