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二章 冲击(加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二十二章 冲击(加更) (第3/3页)



    如果不考虑客流量,自然可以搞原汁原味的川菜版水煮鱼,如果是为了客流量,那辣度肯定要妥协。

    汕美各城镇的一部分相关餐饮店,被迫做出改变。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改变的决心。

    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安分守己

    很快就有谣言说江海食府使用了埃及塘虱,那些埃及塘虱都是在厕所旁边喂养的,还专门喂养粪便。

    但是海陆丰公司预判了这些人的反应,一开始免费带客人去参观养殖场和工厂,就是为了对抗这种谣言。

    而且这些造谣的人,显然低估了本地的决心,以及对于海陆丰公司的关注度。

    网上的谣言一出来,还不到一天。

    就立刻被当地有关部门顺着网线锁定了地址,然后喜提账号封禁、社区送温暖、银手镯、喝茶一条龙。

    毕竟这产业关系到汕美几千户养殖户,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养殖户加入,产业价值几十亿,又关系到不少人的帽子。

    敢造这谣,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很快当天晚上,汕美电视台就报道了这件事。

    那些养殖户也纷纷站出来发声。

    这件事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了,几家餐饮店和几个草鱼养殖场的利益受损又算得了什么。

    更何况海陆丰公司又不是不允许你采购埃及塘虱,加上不断扩大的定向养殖牌照,将那些养殖草鱼的养殖场迅速转变为养殖埃及塘虱,并没有造成太多人的利益损失。

    毕竟目前海陆丰公司的埃及塘虱只在粤东地区小范围上市,影响还不是很大,本地养殖草鱼的养殖户并不多,主要是当地饮食习惯偏向于海鱼。

    不过这只是暂时,以后随着海陆丰公司和国泰公司的廉价鱼丸鱼豆腐大量上市,估计其他地方的鱼丸厂就要倒霉了。

    但是没有办法。

    市场竞争就是如此残酷。

    产品成本无法有效降低,或者无法和廉价产品进行差异化竞争,那高成本的产品,自然会被市场淘汰。

    这也是现在很多企业,越来越喜欢讲故事的原因。

    他们想通过讲故事,赋予产品更高的“价值”,从而和其他同类型的廉价产品做“分割”,最后实现差异化竞争。

    典型的例子,就是维生素产品。

    普通几块钱一瓶的维生素c,和那些吹得天乱坠,一瓶上百块钱的复合维生素片,两者的维生素c有本质上的区别吗?

    没有。

    那为什么两者价格天差地别,原因就是有人会讲故事,也有人选择了保守的老派产品理念。

    海陆丰公司选择两者都要。

    既要会讲故事,又要尽可能维持产品的性价比。

    随着时间的推移。

    8家江海食府已经开业了一个多星期。

    本地人也逐渐接受了埃及塘虱上餐桌的现象。

    不仅仅那些水煮鱼、酸菜鱼、烤鱼店会购入特级埃及塘虱,甚至连那些小作坊式的日料店,也发现海陆丰的埃及塘虱,完全可以取代鳗鱼。

    当然埃及塘虱和鳗鱼的风味还是有区别的,不过不是老饕,一般是吃不出来的,特别是使用了特级埃及塘虱之后。

    同样,本地菜市场的一部分鱼档,也有人开始尝试从海陆丰公司批发特级埃及塘虱,向市民销售。

    虽然还是一部分人对于埃及塘虱的感官不好,可还是有人愿意尝试的。

    而且养殖场那边,为了避免被冒牌货搞坏口碑,引进了一套专门给鱼打“身份证”的系统。

    使用特定二维码牌子,然后订在埃及塘虱的尾巴上,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知道这条鱼的编码、重量、出厂时间等。

    而且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牌子,区分高蛋白型、弹脆肉型、鲜甜型。

    这些牌子就是埃及塘虱的身份证。

    幸好养殖场提前做了准备。

    在看到埃及塘虱大热之后,本地确实有不少埃及塘虱养殖户起了小心思,准备偷偷假冒海陆丰公司的埃及塘虱出售。

    不过当他们看到海陆丰公司的埃及塘虱,那鱼尾巴上挂着的牌子后,小心思一下消退了不少。

    更何况,海陆丰公司的销售员已经给那些采购的鱼档老板、餐饮店老板提醒过,海陆丰公司就一家网店,或者直接到江海食府提鱼,没有其他

    销售渠道。

    如果他们发现了,请向海陆丰公司举报。

    但凡那些餐饮店和鱼档老板聪明一点,就知道采购劣质埃及塘虱,只会自取灭亡。

    毕竟客人吃了一次,发现有问题,下一次大概率不会再来了。

    一条鱼就算多赚钱一点钱,没有回头客,店铺和档口迟早要倒闭。

    这又不是卖古董珠宝名牌包包之类的奢侈品,这种单价极高的东西,用假货骗人,自然是能骗一个是一个,毕竟一次的收益计算几万块起步。

    而海陆丰公司的市场调研部,已经研究了很多相应的方案,就是为了确保可以保护公司的利益。

    就在埃及塘虱和衍生产品的销售,日渐被市场和消费者接受的时候,公司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合作邀请。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