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引力飞行器疑似再度升空!》 (第2/3页)
,各类飞行器来说,飞的越高越安全、优势也越大。
一些预警机、侦察机,飞行高度本身就是安全保证之一。
一般战斗机装载的对空武器,作战高度都在3万米以下,甚至说,超过2万5千米,就很难再对目标造成威胁。
若是飞行高度没有限制,优势实在太大了。
张硕继续说道,“我认为动力系统,应该采用灵活的引力技术,再配合大功率的电动机就足够了。”
“灵活的引力技术,也就是引力的方向是可变的。”
“这方面,有设计就可以,技术上也并不复杂,从技术逻辑上是可以实现的。”
“另外就是大功率的电动机,也就是扇叶带动,低空时就会更加灵活。”
他说完了动力技术,又说起了飞行器的设计上,“整个飞行器可以设计成一个竖立的椭球,中心位置再加上一个大圆环。”
“大圆环,也就是引力制造装置,氢弹电池位于椭球的下半部分,上半部分是载人舱室和其他设备,包括雷达系统、载人所需的设备,等等。”
“这样的设计有一个好处是,飞行器会更灵活。”
“把大功率的电动机安装在最下方,可以利用让飞行器倾斜的方式,再配合引力场方向变化,来让飞行器横向加速,又或者是转向。”
“当然,也有缺点,这样的设计,对平衡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要求高……”
在张硕讲解的过程中,好几个航空体系的人员都已经做起了记录,尤其是战斗机设计专家沈福林,更是记下了一句话,遇到不懂的地方还主动提问。
沈福林想的很明白,他是飞机设计专家,放在国际上都很有名气,但有了引力飞行器以后,航空航天的技术逻辑改变了。
技术逻辑改变,造成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他的主要研究是设计战斗机、运输机,问题在于,以后也许不再需求新型战斗机、运输机。
这样一来,他就处在了‘半失业’的状态。
要么就是在飞机设计所混到退休,要要么就是重新学习,理解新的技术、理解技术革新内容,来适应新技术带来的需求。
新技术,肯定是要有新设计的。
依靠原来的知识体系,原来的工作经验,最终大概率会被时代所淘汰。
所以,必须要跟上技术,跟上时代。
……
当天下午的时候,大多数老师都离开了。
好多航空以及军事方向的人员,还会继续留在基地了解技术,有的则会长时间留下来,参与后续的研究工作。
张硕则是跟着大部队离开了,他的工作已经结束,根本没有必要留在基地了。
他也不想留下来。
技术性研究,到这一步可以结束了,后续没什么难点,就只是收尾性的总结或者改良,不会有什么创新性的内容。
张硕直接返回了苏东,重新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安逸的生活,不代表全无收获,他的研究重点在于弱力,研究突破点则是S级任务--混乱力场实验波动偏差原理。
实际上,研究本身也只是展示出新物理方向弱力的一个特性。
就像是盲人摸象一样,摸到一部分部位,也只能对一部分有了解,并不能够直接了解全貌。
但研究就是这样的,对弱力的理解要一步步来,慢慢构建出新物理方向的弱力体系。
“弱力的作用,在各类实验和研究中都有体现。”
“如果能弄清弱力的作用,对其进行完善的解析,里面很可能蕴含着巨大的宝藏……”
“那可能是想不到的科技,甚至可能在现有体系下,进一步进行理论革新、技术革新……”
张硕还是非常期待的。
现在只能想一想,因为弱力研究的实验设计还无从着手,未来进行控制就更难。
单单是理论的解析,都非常的深奥、复杂。
有时候,一部分数学解析写出来,连他自己都不是很理解,其表达的含义很难联系原本的物理体系,好像都是新的东西。
既然都是新的东西,正确与否就不不好判断了。
张硕也为此有些头疼,暂时只能期待S级任务有进展,任务完成以后,也能带来对弱力影响新层面的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