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章 133吨大块头,飞行测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章 133吨大块头,飞行测试! (第2/3页)

引力制造设备,再安装其他的设备了,张硕来到基地最主要的工作,就在于研究两者是否会有冲突。

    理论上来说,引力场并不会影响到氢弹电池运作。

    实际,可能会有些影响。

    在引力场释放后,氢弹电池内部粒子,也包括各部分电路、电子部件,受力都会突然性的变化,还不是单侧的受力,而是深入到粒子组成的受力。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情况,只有实验引力技术才会发生。

    氢弹电池内部反应强力,包括核转电部件、电力输出,比引力设备本身更‘脆弱’一些,尤其是真空反应炉,可能会因为骤然改变的引力场,导致炉壁发生冲击。

    “我们可以利用调节材料控制,在引力设备启动前,适当的降低功率。”

    “功率降低,反应速率降低,给外壁的冲击就会变小。”

    “等适应一段时间以后再慢慢的提升功率,让引力飞行器顺利起飞……”

    “这样影响就会最小。”

    张硕说了一个解决方案,其他人也提出了其他方案。

    研究组纷纷做记录,有一些可行的方案都被采纳,就像是孟志林的理解,引力飞行器研究非常重要,第一台飞行器,一定要以稳定为主。

    除了引力场带来的影响外,研究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引力制造设备和氢弹电池对接在一起,同时还要安装其他设施。

    比如,电子控制系统。

    第一台引力飞行器并不载人,还是以地面来进行电子控制,而飞行不止要依靠引力场,还需要产生推力的电动机。

    电动机的安装相对就粗糙很多。

    整个飞行器安装六台电动机,有四台是装在飞行器中间,分别朝着四个方向。

    另外两台,一台是在上方,一台是在下方。

    第一台引力飞行器的加速以及飞行控制,将会由电动机带动空气产生推力来实现。

    那感觉就像是桨式潜艇在海里游一样,引力飞行器,则是利用电动机游荡在空气中,相对速度会更快,灵活性会更强,但同时也会有些不受控制。

    电动机带动运转,设计和技术上还是比较粗糙。

    引力制造设备和氢弹电池的对接,相对就要复杂太多了,每一个部分都需要非常的精密,引力设备也不断的测试,确定场力能覆盖到所有部分。

    这一部分工作,主要负责人依旧是孟志林。

    除开对张硕完成电力输出系统工作的质疑外,孟志林确实是很有能力的,他有个率队完成高端研究的经验。

    比如,高端战斗机。

    比如,引力飞行装置。

    这方面的工作,他非常有经验,也很有能力。

    上一次的事情以后,孟志林对张硕可以说是‘心服口服’,有好多研究的工作,都要找张硕询问一下才能确定下来。

    张硕也知道上次的事情,他根本就没有在意,因为结果已经摆在眼前,系统设计上就是没有问题。

    质疑又怎么样?不质疑又怎么样?

    这反倒使更多人信服。

    张硕并不需要插手方方面面的工作,研究上的好多事务,孟志林就能做的很好了,他主要负责整体的把控。

    只要整体没有问题,有一小细节上的问题也没关系。

    当赵老师一行人再来到基地的时候,孟志林和张硕一起给出了第一次试飞时间,“半个月差不多了。”

    “再过两个星期,所有的测试就已经结束,只要没有发现大的问题,就可以进行试飞实验。”

    赵老师顿时非常期待,但嘴上还是说着,“不出问题最重要、稳定最重要!”

    “时间上拖一点儿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能够正常升空,整体上达到测试的预期……”

    “乌拉乌拉~~~”

    他连续说了一大堆,大体就是强调速度不重要,稳定和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孟志林直扯嘴角。

    张硕用手抓了抓头皮,也感觉没什么耐心。

    引力飞行器的研究被这么多高层老师关注,每个老师都非常期待第一次试飞。

    这可是氢弹电池和引力技术结合在一起制造的飞行器。

    第一次试飞的意义非常重大,必定会引起众多的关注,他们这才感到很大的压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