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04章 科举揭榜惊天下,飞骑直报雁门关(6K5)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804章 科举揭榜惊天下,飞骑直报雁门关(6K5) (第3/3页)



    “尔等有什么好闹的?!”

    “这就是真才实学的差距!”

    “尔等能有这数十人上榜,已经是已经是大将军和杨司徒开恩,给你们这些寒门子弟机会了,莫要不知好歹!”

    袁浩身旁的一个世家子弟趾高气扬地叫嚷着,脸上满是不屑。

    然而,甚为一向顺风顺水的既得利益者,他根本就不懂,给人希望然后又将其剥夺,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

    “绝不能就这样算了!”

    周宇挺身而出,涨红了脸,大声喊道:

    “我等往昔日夜苦读,尤其是这三个月来为了钻研考纲,废寝忘食,悬梁刺股,为的就是能在这科举中证明自己,可如今得到的却是这般不公的结果。”

    “我相信,这绝非大将军开科制举的本意。”

    “我们必须团结起来,绝不能让这些世家大族一手遮天!”

    周宇的声音在人群中回荡,激起了寒门学子们心中的共鸣。

    “对!”

    “绝不能就此罢休!”

    “必须要讨个说法!”

    周宇的话如同一把火,瞬间引爆了寒门学子们压抑已久的情绪。

    很快的,数以万计的考生学子便浩浩荡荡的集结,向着皇宫的方向进发。

    一路上,他们高举着拳头,踩着鼓点,在一声声“科举不公,还我公平!”“摒弃舞弊,选拔真才!”等口号下,突破了重重兵士的拦阻,抵达皇城门下。

    此时,皇宫内的气氛却显得格外凝重。

    尚书台内,一向不怎么过问政事的万年女帝也亲自驾临。

    太傅卢植、司徒杨彪、太尉赵谦、御史大夫王允等人齐聚一堂,全都是面色铁青。

    “科举乃国之大事,关乎社稷兴衰,民心向背。”

    “昔日大将军三令五申,命尔等严肃对待,不可怠慢,怎能闹到如此地步?”

    “杨司徒,你身为主考,可还有话要说?”

    面对女帝的责问,杨彪从人群中出列,神情自若的行礼,曰:

    “陛下明鉴,此次科举,臣自认确有办事不力之嫌,未能充分照顾到寒门学子的情绪,致使他们心生不满,实在是臣的失职。”

    “但臣可以以弘农杨氏的声誉起誓,揭榜的结果乃是公平公正,绝无任何舞弊行为。”

    “此次科举的成绩,皆是臣与蔡祭酒以及诸多考官共同判定,经过层层筛选、反复斟酌,绝无任何错误。”

    他微微停顿,目光扫视众人,继续说道:

    “而且,本次科举全程,御史台都有参与其中,对科举流程进行监管,想必王大夫可以为臣作证。”

    听到杨彪点名自己,王允眉头紧皱,心中虽有不甘,但还是向前一步,拱手说道:

    “陛下,都察院在此次科举中,确实查到了个别作弊行为,并且都已在现场进行了查处。”

    “至于审理阅卷评分等环节,我等皆是谨遵大将军苏曜的指示,先行糊名,将考生信息完全遮蔽,而后再将试卷送给考官评阅,在整个过程中,臣并未见到有任何可疑之处。”

    “正如王大人所言,此次科举,从出题、监考到阅卷,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绝无徇私舞弊的可能。”

    “如今,城外学子群情激奋,当务之急是优先处理此事,抓捕带头作乱之人,以儆效尤,而后再安抚其余学子,稳定局势。”

    “至于追究责任,臣也愿意一己承担,若能平息事端,臣辞去三公之位又何妨。”

    杨彪的表态破绽,万年女帝微微皱眉,沉思片刻,轻叹口气,正欲开口答应杨彪的提议

    就这时,副都御史郭嘉突然站了出来,躬身大声说道:“陛下且慢,此事绝不能如此轻易了结!”

    “此次科举,如此多的世家弟子上榜,而寒门学子却寥寥无几,这与现实情况严重不符,其中定有猫腻。”

    “为此,臣恳请陛下暂缓殿试,给我等一些时间进行搜查,彻查此事,还天下学子一个公道。”

    “同时,臣也建议当就此事快马加鞭请示大将军苏曜,由他亲自主持大局,唯有如此,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杨彪面色微变,眼中闪过一丝不悦,说道:

    “副都御史,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汝无凭无据,仅凭自我感觉就怀疑我科举结果有问题,实在是荒谬至极。”

    “而且还说什么请大将军苏曜亲自主持大局?”

    “现今谁不知道大将军如今正在北方备战马腾?你请大将军回来,那要拖到何时?岂不是再生变故?”

    “还是说,你眼里只有大将军苏曜,觉得咱们的女皇陛下没资格拍板决策?”

    郭嘉面对杨彪的质问,不慌不忙说道:“杨司徒,郭某并非无的放矢。此次科举结果,寒门学子与世家子弟的上榜比例严重失衡,这绝非偶然。”

    “陛下,郭某愿以性命担保,此事必有蹊跷,若最终查无实据,郭某甘愿领罪受罚!”

    太尉赵谦微微皱眉,看向郭嘉:“副都御史,你所说的这些,诚然确实有些可疑,但目前汝等并未找到确凿的证据。就这样暂缓殿试,恐怕会引起更大的混乱,到时候不但寒门不满,世家们也会生出非议,绝非明智之举。”

    郭嘉拱手说道:“赵太尉,卑下明白您的顾虑。但如果不彻查此事,一旦真相大白,恐怕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如今我们只是暂缓殿试,进行深入调查,也是为了维护科举的公平公正,维护朝廷的威严。”

    众臣各说各的,争执不下,万年女帝心中也是犹豫不决,对于这科举考试的结果,老实说她没法不产生怀疑,但杨彪和赵谦的话也没什么毛病,久拖生变的道理,她还是懂得。

    犹豫间,万年将目光转向卢植,询问这位太傅的意见。

    不过,身处两方势力之间,太傅卢植的态度则非常的稳健。

    一方面安抚门外学子,表示暂缓殿试,彻查科举舞弊之事。

    另一方面,则是设下七日之期,找德高望重之人与都察院的人一起重新审理阅卷,查找是否存在舞弊一事。

    最后,也是立刻通知大将军苏曜,让他根据战事进展决定是否要回来主持大局。

    而这七天的时间,也给驿使快马加急跑个来回传递信息留下了接近1-2天的余量。

    该如何抉择,到时候就看大将军自己心意了。

    于是乎,在女帝的旨意下,各项措施当即同步实行,一骑快马绝尘而去,北出城门向着雁门进发。

    而在北方的雁门关下,苏曜与马腾的战斗,也正好到了紧要的关头.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