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九十三章。提忘施雨还旧恩,知县喜迎新师爷 (第2/3页)
。”
李羽此时豁然开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心中便对面前的这位师父肃然起敬。恭恭敬敬的目送师父离开之后,李羽便提起木桶,向着山泉的地方,打水去了。
信阳县县衙,经过一晚上的休整,姜知县容光焕发的走出房门。今天一定要商量出一个办法,赶紧找出这伙土匪才行,姜知县想着,就向着办公的房间走去。走到办公的地方,就见到房间门口,站着一位布衣少年,手中捧着书在认真的阅读着。姜知县走过去询问道:“你好,我是这信阳县的知县,你是何人?”
那少年抬起头,将书收了起来,对着姜知县作揖行礼,不卑不亢的说道:“回大人,学生名叫朱说,来我们信阳县,应师爷一职。”
姜知县见着朱说虽然年轻,样貌却是仪表堂堂,说话铿锵有力,定是有才之人,微笑着说:“那你随我进来吧。”说着便打开了办公房间的门,带着朱说进来。姜知县坐在椅子上,指着一旁的椅子,示意朱说坐下,问道:“做我的师爷,薪资酬劳,杨主簿可对你说了?”
朱说谢礼之后便坐了下来,回道:“已经说了。我对此没有什么异议,况且,此番我来咱们信阳县做师爷,也不仅仅是为了那些几钱碎银。”
姜知县饶有兴趣的说道:“哦?那朱官人所为何事啊?”
朱说脸色严峻,一改刚才的儒雅之态,凌厉的说道:“当然是为百姓之事!学生请问大人,当下我们信阳县的主要之事是什么?”
姜知县闻言,思索了一会儿,想到前两天从衙门逃走土匪之事,在城中传得沸沸扬扬,便开口说道:“自然是剿匪之事!”
朱说摇摇头,说道:“大人若是将这剿匪之事提为首要,那便是大错特错了。”
姜知县面不改色的问道:“那朱官人有何见教?”
朱说道:“信阳县当下的首要之事是民生。敢问大人,可曾来我们信阳县周边巡视过?”
姜知县心中一直有这个想法,但自到任以来,一直在处理前任知县留下的许多烂账,没有空暇出来巡视,直言道:“没有。”
朱说道:“我并非本地人士,因现在正值采摘夏茶之际,姨母家中的表弟年纪尚小,便托我母亲让我前来帮助姨母采摘夏茶。来这里已有些时日,可茶农们的收益却不尽如意。”
姜知县道:“可否将你的所见所想,说于本官听听。”
朱说起身说道:“其一,许多土地都由一些大户人家承包,租金昂贵,农户承担不起,稍有推迟交租,便强制收地,导致有许多土地闲置荒废。其二,夏季干旱,近来都少见下雨,使得农户不得不迢远取水。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信阳的茶叶远近闻名,可茶价却是把控在一人之手,非此人,茶不可卖,一年的辛劳皆废。如此这般,怎会不逼得百姓落草为寇,土匪横行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