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以复仇的名义,发起灭国之战 (第3/3页)
次日,朝会开启,众臣议事完毕后,在内官的暄礼声中,崔文景带着礼物清单走进大殿中,恭敬地跪拜行礼,高呼万岁后,张素心开口问道:“崔使者前来所为何事?”
崔文景立即应声说道:“陛下,一年多前两国曾签订过和平约定,如今陆炎擅自撕毁协议,贸然对我苍天仙国出兵,还望陛下撤去陆炎巨阳军大元帅之位,停止战事,让两国百姓安稳生活。”
张素心闻言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看向满朝大臣开口说道:“诸位爱卿,崔使者所言属实吗?陆炎真的对苍天仙国动兵了?”
兵部尚书闻言立即出列说道:“回陛下,陆炎确实调动了百万巨阳军对苍天仙国烈火军和苍龙军发动战争,臣几日前派人去询问陆炎元帅,他说是为了复仇,并言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臣派去的人赶出了兵营。”
“什么?”张素心满脸震怒地一拍桌子,怒声说道:“陆炎竟敢私自动兵,还调动百万巨阳军,这是想要造反不成,来人,带朕旨意去将陆炎抓回帝都。”
“陛下不可!”吏部尚书立即跳出来高声喊道:“军中事务都是巨阳仙尊陛下管辖,陛下贸然过问会引起巨阳仙尊陛下不满,还请陛下三思啊!”
一些朝臣见状也跟着跳了出来,高声呼喊道:“请陛下三思,万万不可义气用事,陆炎元帅的事还是等待巨阳仙尊陛下处理为好。”
听着满朝大臣反对的话语,张素心看向崔文景沉声说道:“崔使者也看到了,不是朕不处理陆炎,而是管不了,不如崔使者在等些时日,朕会与巨阳仙尊沟通。”
身陷局中的崔文景还以为张素心和满朝大臣真的想和平共处,丝毫没有看出他们在演戏,心中还满怀感激地拜谢道:“多谢陛下厚待,愿两国永远和平共处。”
朝会结束后,崔文景在黄天仙国帝都又等了多日,依旧不见有丝毫动静,多方送礼打探后才知道巨阳仙尊很早就闭关了,与外界没有丝毫的联系。
获得这条信息后,崔文景顿感晴天霹雳,这才反应过来,心中对和谈的前景感到绝望,开始怀疑这一切是不是黄天仙国有意而为。
又是几天,苍天仙国帝都传来消息,崔文景明白再等下去也是无用,遂动身离开了黄天仙国帝都,带着满脸的失落返回苍天仙国。
御书房中,苍天仙国皇帝听着崔文景的汇报,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缓缓开口问道:“崔爱卿认为黄天仙国皇帝时故意为之,还是真的无法控制陆炎?”
崔文景沉思许久后,神情凝重地说道:“巨阳仙尊闭关失踪的消息为真,黄天仙国情况特殊,陆炎又在巨阳军中进行过清洗,提拔了许多心腹将领,臣认为还有有一些可能。”
皇帝闻言沉思少许,开口说道:“崔爱卿的意思是黄天仙国皇帝和众臣害怕陆炎的军事行动是受到巨阳仙尊指使,但他们联系不上巨阳仙尊,所以不敢轻举妄动,从而说明黄天仙国朝廷对巨阳军的掌控力微乎其微。”
“不错!”崔文景沉声说道:“陛下,臣也是这个看法,所以现在无法确定陆炎是想要复仇才出兵,还是受了巨阳仙尊亦或者黄天仙国朝廷的旨意才出兵。”
沉思许久后,皇帝开口说道:“不管是哪种情况,关键因素还是在陆炎身上,找到陆石天和陆家众人没有,如果有陆石天出面,我们说不定能劝陆炎重新回归,还能得到百万巨阳军将士和大量的城池百姓。”
两人越说越兴奋,好似已经看到了陆炎带着百万巨阳军归顺苍天仙国的情景,这大概就是无脑的人比较乐观的原因。
随着苍天仙国皇帝旨意下达,寻找陆家的力量增强了不少,崔文景也再次带着使命前往巨阳城,打算秘密面见陆炎,说服陆炎归顺苍天仙国。
几天后,崔文景带着几名随从,通过收买的巨阳军将领,将想要面见陆炎的消息送到了陆炎的帅桌上。
经过一天大战后,陆炎拖着有些疲惫的身体返回帅帐,看到桌上的信封,打开看完后,脸上浮现冰冷的寒霜,冷声喊道:“来人!”
帅帐外值守的亲卫兵队长立即走了进来,陆炎转头看着亲卫兵队长,开口问道:“这是谁放在本帅的桌子上的?”
亲卫队长见状立即应声说道:“大帅,卑职休息的时候在兵营外遇到一名自称是崔文景的人,他说他是大帅古旧,给了卑职一些好处,让卑职将这封信放在大帅桌子上。”
听到崔文景这个名字,陆炎脸上浮现出凝重的神情,沉思许久后开口说道:“你去将崔文景带来帅帐,本帅在此处等你们。”
“诺!”亲卫队长立即领命出了帅帐,等其走后,陆炎又唤来一名亲卫兵开口说道:“去李大人等强者请来,本帅有要事找他们。”
不多时,几名九阶强者进入帅帐,陆炎看到众人后开口说道:“等会有事让诸位大人做,现在还请诸位大人隐匿在帅帐中。”
众强者闻言立即在帅帐中隐匿身形,只露出一丝微弱的气息,如果不仔细查看根本发现不了众强者的存在。
十几分钟后,亲卫队长带着崔文景进入帅帐,看到陆炎后,崔文景神情复杂地看着陆炎,沉默少许后开口说道:“陆炎好久不见,别来无恙!”
陆炎闻言冷笑一声,淡淡地说道:“托你们的福,本帅好极了,如果不是你们将本帅卖给巨阳仙尊,本帅怕是要落得个纸上谈兵的名声。”
崔文景闻言脸色尴尬地笑了笑,恬不知耻地开口说道:“陛下也是用心良苦,一切都是为了苍天仙国江山社稷和亿万黎民百姓,如今任务完成,陆炎还不回归仙国,陛下必定赐下丰厚封赏,国公之位不用多说,到时候一门双公,是何等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