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他想借鸡生蛋?老子让他鸡飞蛋打! (第2/3页)
难点需要攻克。
但DUV已经是很成熟的。
而此时,卿云掏出来的,便是SSMB-EUV的前代技术,SSMB-DUV路径,也就是利用稳态微聚束的约1微米到193nm的波长来进行光刻。
而这种路径下,光刻工厂只要三块反射镜,镜片面积要求也小得多,只要商业化光刻机的十分之一。
本身光源质量上比ASML的商业化光刻机强,整机开发难度下降了不少,对镜片的要求自然就降低了,刚好是国产镜片垫垫脚尖就能摸到的位置。
他说到这里的时候,梁猛松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之前谁也不知道这光刻工厂这么猛的。
原本,整个国际市场月产能不过1300万片,而一个光刻工厂,是多种制程同时生产的,稳固态光束跑一圈就相当于是几千台光刻机同时开工。
爽是爽了,但产量就太恐怖了。
就算因为当前制程过低的因素而浪费掉75%的光束,那也是上千万片8英寸晶圆片的月产能。
章汝京忍了半天笑,好不容易忍住了,开口问道,
“但……你有没有考虑过,如果章忠谋真的采用国资的资金来入股,你打章忠谋,其实也是在打国资。
你确定……你这么做是没问题的?”
卿云摇了摇头,“老爷子,你看看他之前和华亭谈的模式,他出技术占股51%,华亭国资出资占股49%,夷积电占便宜占得已经丧尽天良了。
现在法规修订后,无形资产占股不得超过20%,他章忠谋要想获得控制权,必须掏真金白银或者设备出来。
老爷子,我说过,我也是衙内的,这才是我敢打的最根本的逻辑。
其他人扛不住国资的问责,但我可以,而且这事放在我身上,我甚至可以用重大项目推进小组的名义反向追责。
到时候夷积电在内地的厂亏损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没完成,您看我怎么收拾他的!”
说到这里,云帝冷笑了一声,“所以,其实,他在内地建的厂,都是在帮我建的。
他想借鸡生蛋?我特么的让他鸡飞蛋打!”
章汝京仔细想了想,脸上露出了然的笑容,哈哈大笑起来,“你小子,够无耻,不过我喜欢。”
旁边的梁猛松突然心里却有点感慨,这个世界上,什么行业都怕跨界。
这种资金体量不对称、手里可以用的牌完全不一样的仗,章忠谋怎么可能打的赢?
何况还有曹星辰的联电在旁边虎视眈眈的。
这场战斗的结果,已经注定了。
……
6月25日
随着最后一科考试的结束铃声响起,身在三个不同考场的孔子骞、成冰、郭可三人,几乎是同时从座位上弹了起来。
像是被束缚已久的鸟儿终于挣脱了牢笼,三人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兴奋与解脱。
但更多的,是一副一看就知道被压榨得成药渣一般的虚鬼面容,和比兔二爷还红的眼珠子。
毕竟,三四周要学完阿美莉卡学生用了五年时间、腐国学生用了六年时间、老毛子学生用了八年时间学会的知识,不搏命是不行的。
这也是当代大学生的期末考试写照。
而云帝更清楚,二十年后,这代人的儿女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考试月变成了考试周。
相似的面孔,更时髦的穿着,只是二十年的大学生,眼睛里的光却黯淡了许多。
而此时走在校园里的大学生们,脸上写满了自信,眼里也充满了光。
奔跑的青春里,他们总能在疲惫中找到英雄的自己,他们都坚信,他们有着光明的未来。
走在校园里回寝室的路上,孔子骞突然有点感伤。
大一,就这么莫名其妙的结束了。
望着草坪上穿着学士服、硕士服、博士服照毕业照的学长学姐,他莫名的停下了脚步。
作为炎黄集团未来的高管,他的身边,其实一直都是不缺人的。
性格外向的他,和成冰、郭可两人相比,最大的长处,便是善于聊天。
或者说是打小就没脸没皮的,这种性格其实在职场上很是混得开。
三个人第一次到公司的时候,成冰和郭可就在那傻坐着,等待着人派活,而他却可以主动第一时间去开口找人要活。
外向、内向,各有优劣,也各有适合的方向,但无疑,外向会在起跑时领先。
所以,孔子骞反而成为了呼噜娃之下公司里‘童子军’的第一人。
于是,哪怕是在公司休息区抽根烟或者摸鱼喝杯咖啡,也总是会有学长学姐有意或者无意过来搭讪。
孔子骞也乐得靠着‘沟通’来摸鱼混时间。
从一些学长学姐的嘴里,他其实对大学四年,很是了解。
大一,你初来乍到,身上还散发着从高考考场走出时的稚气。
你或许是稳定发挥,来了一心向往的学府之地,渴望着在大学闯出一番天地。
或许是发挥失常,带着不甘与傲气来此,决心用四年时光一雪前耻。
不论哪种,你终归是来了,带着你初出茅庐的天真与青涩。
但你发现,大学似乎不如预期般美好。
想象中的大学:传道、授业、解惑、说情话。
现实中的大学:
签到、扫码、投票、丢饭卡;
例会、推送、讲座、写策划;
跑操、论文、狗粮、没钱花;
满课、占座、实验、想回家。
你发现时间越来越不够用,每天忙于课程作业例会社团活动等各种各样的事物中。
唯一的喘息方式便是不断压榨自己的睡眠……
你发现你过得比高中还累。
到了大二,更多的专业课扑面而来,与之并行的还有这样那样的考证考级需求。
你想要发愤图强,对自己承诺不再懒散堕落于手机与被窝,要求自己必须好好学习。
同时,你在社团也已经是前辈了,要承担起培养下一届的责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