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死胡同 (第2/3页)
就是数百年的老企业——机械这种东西还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也就是一百多年前,譬如东门子这家公司便是创立于1847年,也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的时间点。
只有第一批占据了市场的企业,才有资格在这个行业存活下去——就如同现在正在发生的第三次信息革命一般,前人把市场吃了个干净,形成了品牌效应和市场固化,后人就很难入场与其竞争。
当然这些都是表象,要深究原因的话,根本就是因为机械利润低,研发成本高,老企业可以通过大量制造设备来分摊研发成本,但新企业不行,即使有符合主流市场的技术,但因为制造成本比老企业多得多,而且也不能做到薄利多销……
也正是因为如此,华夏的设备制造很难与西方设备制造公司硬碰硬,作为没有技术积累、没有客户资源的新公司,要么就大量烧钱玩恶性竞争,铺开自己的销路和名气;要么只能选择老企业看不上的边角小业务,在舞台看不见的角落里苟延残喘。
但是不赚钱的生意,除了国家,谁会去做啊?
听到苏老的解释后,王向中也是小脸憋得通红,他当初还口出狂言,说这些都是小问题,如今看来,的确是自己太幼稚了。
这等于是把王向中的设想给套进了一个死胡同。
想要发展机械制造,手里就必须有足够的本钱;想要做机械设计业务,就必须要有靠谱的合作伙伴。
归根结底,还是没有钱,只要有钱,就能破局。
见到王向中那尴尬的神色,叶志华也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有设想过这条道路会非常艰难,但现实扇来的巴掌比想象中的还要恶劣得多。
普通设备制造厂商是如此,光刻机设备制造厂商同样也是如此,也难怪目前世界上只有ABM、康尼和能佳三家企业拥有制造光刻机的能力。
“就真的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了吗?”叶志华顿了顿,最终还是咬牙问出了这句话。
说实话,他现在也被王向中的想法所感染了,作为华夏人,他必须想办法支持后者的事业,他同样想在有生之年,看到华夏走向崛起之路。
“办法当然是有的。”苏少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